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任军老师在天津大学建筑系馆200为Team Tianjin U+的队员们开展了一堂关于被动房的构造做法的专题讲座,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主要内容包括: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解读、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木结构建筑节点构造、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解读。
讲座现场
01
外墙
图片来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Image Source: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 standards (16J908-8)
首先是对于国内《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的解读。在外墙的节点构造中,任老师反复强调保温层的设计与布置对于避免结构冷桥产生的重要性。包括保温板的错缝铺贴与锚栓布局、女儿墙保温层布置分析、以及雨棚与地面以下的保温层连续性。
被动房对于气密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外墙上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接线口等的墙面开口。在必须存在接线口的情况下,应对接线口进行封堵或采用气密线盒接线。
图片来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Image Source: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 standards (16J908-8)
窗口
窗框一直是窗口部分保温的薄弱点,极易形成冷桥。因此在窗口的构造上,窗框需固定于保温层上,外置于墙体结构。同时保温层需对窗框部分进行覆盖,屋顶天窗的构造也同理。
另外,单元门的构造由于气密性以及保温的需要,会出现门槛,可能会不利于无障碍设计。
图片来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Image Source: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 standards (16J908-8)
图片来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Image Source: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 standards (16J908-8)
图片来源:《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准(16J908-8)》Image Source: Passive low energy building standards (16J908-8)
02
随后,任老师解释了国内近零能耗建筑标准与国外零能耗标准的差距,以及国内相关标准的空白,向同学们推荐了《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一书。并对此书中介绍的相关构造的施工方法与要点进行介绍。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其中,外墙、外窗、地面以及基础的构造较为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于转角处、接缝处等需粘贴气密胶带,以保证气密性的全覆盖。随后介绍了常用的各种气密性材料。
讲座现场
图片来源:《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German Passive Hou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
图片来源:《德国被动房设计和施工指南》German Passive Hou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uide
被动房的要求很精细,整个房子宛若一件工业产品,失之毫厘便会谬以千里。而窗户对于整体气密性以及保温来说,无疑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被动窗应运而生。和普通的窗户相比,被动窗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被动窗的窗框可以单独满足被动房的气密及保温需求。因此,被动窗的窗框更大更厚,玻璃埋入窗框的位置也更深。
其次,不同于普通多层玻璃及Low-E玻璃,被动窗的玻璃采用第二层、第五层两层Low-E膜;在玻璃与窗框的连接处也用暖边间隔条进行填充。
讲座现场
在施工中,保温模块之间的缝隙不可避免,而当缝隙过大,整个保温层就会形同虚设。“无热桥施工”就成为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同时任老师也指出了同学们的一个误区,发泡剂仅为结构缝隙填充而并非具有保温效果。因此也不能作为保温层的修补。
在了解了详细的构造工法之后,为使大家有更直观的印象,任老师分享了室内气密膜、被动窗、气密线盒等现场施工视频,以及被动房的参观和施工现场照片。
讲座现场
03
依据被动房的构造,任老师在其与木结构建筑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包括胶合木与基础、斜撑、梁柱等的交接节点构造进行讲解。
讲座现场
在近零能耗建筑标准(GBT 51350-2019)的解读中,任老师强调了室内环境参数、能效指标以及气密性的衡量标准。
最后,任老师与大家讨论了方案的进展,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对建筑照明以及室内布置提供了意见。相信我们的方案也一定会日新月异,夺得佳绩!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今日大雪,春又近了些。
项目动态
知识干货
团队活动
施工建造
文案 | 王秉仁
制作 | 鲁划
责任编辑 | 章诗谣